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百科 > > 新闻详情

世界看点:什么是犯罪预备,预备犯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时间:2023-03-31 15:10:48 来源:法问

在许多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准备实施犯罪的人被警察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狡辩没有实施犯罪而逃脱警察的追捕。那么什么是犯罪预备?预备犯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网友咨询:犯罪的预备状态被抓要承担刑事责任吗,会怎么处罚?

北京市尚权(深圳)律师事务所李艳艳律师解答: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预备犯主要考虑的情节:

1、是犯罪预备行为是否已经完成;

2、是犯罪预备行为本身能否导致实行行为造成重大危害结果;

3、是犯罪预备行为所反映的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等。

李艳艳律师解析:

犯罪预备必须符合以下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1)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2)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查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

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备犯罪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如果行为人仅仅将犯罪意图表露出来,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是犯罪预备。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处罚上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对于个别预备犯情节特别恶劣、主观恶性严重、危险性大的,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可以依据刑法的规定,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是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为实行犯罪起从促进作用的行为,因而对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刑事案件分为一般刑事案件、重大刑事案件和特大刑事案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

1、标的额的大小。涉及到的财物额是否重大。

2、影响力是否重大。

3、双方人数多少,涉案人数是否众多来区分。

性质严重、情节恶劣、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的犯罪,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侦查的各类重特大犯罪。这是对此广义的解释。但从历次政法机关在论述社会治安形势和开展“严打”斗争使用该语时,是有特指的,并不象字面理解那么宽泛,可解释为由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侦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宣告刑在五年有期徒刑以上的刑事犯罪。这就是严重刑事犯罪与一般刑事犯罪的区别。

标签: 犯罪预备 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行为
15037178970

公司法

更多>>

Copyright   2015-2022 法律专家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8928号-42联系邮箱:315 541 185 @ qq.com